诗词大全
/
/
王维
/
送綦毋潜落第还乡

送綦毋潜落第还乡

·作者·

王维

·朝代·

语音
  • 译文
  • 注释
  • 赏析

圣代无隐者,英灵尽来归。

遂令东山客,不得顾采薇。

既至金门远,孰云吾道非。

江淮度寒食,京洛缝春衣。

置酒长安道,同心与我违。

行当浮桂棹,未几拂荆扉。

远树带行客,孤村当落晖。

吾谋适不用,勿谓知音稀。

标签:
  • 唐诗三百首
  • 送别
  • 友情
  • 情感
  • 目的
  • 劝勉
  • 译文

      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,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。

      连你这个像谢安的山林隐者,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。

      你应试落第不能待诏金马门,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?

      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,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。

      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,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。

      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,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。

      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,夕阳余辉映得孤村艳丽多彩。

      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,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!

    语音
  • 注释

    1、綦毋潜(qí wú qián):綦毋为复姓,潜为名,字季通,荆南人(治所在今湖北江南),王维好友。

    2、圣代:政治开明、社会安定的时代。

    3、英灵:有德行、有才干的人。

    4、东山客: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,借指綦毋潜。

    5、采薇:商末周初,伯夷、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,采薇而食,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。

    6、既至金门远,孰云吾道非:这两句指虽然未能考中,但不是因为没有才能。

    7、金门:金马门,汉代宫门名。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。吾道非:《孔子家语·在厄》记载:“楚昭王聘孔子,孔子往,陈蔡发兵围孔子,孔子曰:‘匪兕匪虎,率彼旷野,吾道非乎,吾何为至此乎?’”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,半途受到阻碍。

    8、江淮度寒食,京洛缝春衣:这两句诗说綦毋潜落第后将取道洛阳经过江淮回家乡。

    9、寒食: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,断火三日。

    10、京洛:指东京洛阳。

    11、江淮:指长江,淮水,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。

    12、临长道:一作“长安道”。

    13、同心:志同道合的朋友、知己。

    14、违:分离。

    15、行当:将要。

    16、桂棹:桂木做的船桨。

    17、未几:不久。

    18、吾谋适不用:左传记载:“士曾行,绕朝赠之以策(马鞭)曰:‘子无谓秦无人,吾谋适不用也。’”适,偶然的意思。“吾谋适不用”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。

    19、知音稀:语出《古诗十九首》:“不惜歌者苦,但伤知音稀。”

    语音
  • 赏析

      《送綦毋潜落第还乡》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。綦毋潜是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(726年)登进士第的,因此这次落第至少应在三年之前,则此诗当作于开元十一年(723年)王维被贬济州之前。当时唐玄宗虽然征招人才,但仍有许多贤能未能被用,所以诗中有“君门远”之叹。

      此诗围绕送友还乡,对友人科考落第一事多方给予慰藉和劝勉,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,而知音极为重要。全诗着意在这个主旨上加以烘染,有叙事、有写景、有抒情,有感慨,有勉励,写景清新,抒情柔蜜,感慨由衷,勉励挚敬,令人振奋。诗意明晰动人,语言质朴真实,充溢着诗人对友人的信任和希望。

      这是一首送别诗。此诗围绕送友还乡,层层深入,娓娓道来。诗人对綦毋潜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一事反复地进行慰勉,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,落第只是暂时的失意,要相信世上还会有知音,如今政治清明,有才能的人最终是不会受埋没的,表达了对朋友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劝慰,写得委婉尽致。

      开头四句言当今正是太平盛世,人们不再隐居,而是纷纷出山应考,走向仕途。“圣代”一词充满了对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赖和希望。“尽来归”,是出仕不久、意气风发的诗人对天下举子投身科考的鼓励,规劝綦毋潜不发归隐,而要振作精神,树立信心,争取再考。五、六句是对綦毋潜的安慰:尽管这一次未能中第入仕,但选择科举之路是没有错的,只要坚持下去,总会有希望的。七至十句是劝綦毋潜暂回家去。“度寒食”“缝春衣”,是从时令上提醒对方,含有关切之情。“江淮”“京洛”,从路线的选择上提出建议,含有送别之意。“置酒”相送、“同心”相勉,足见诗人对綦毋潜的深情厚意与殷殷期望。十一至十四句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,给人以温暖之感,意在安慰对方,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,要开心起来。最后两句规劝对方,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,切不要因此怪罪于开明的“圣代”,不要怨天尤人,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。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能温暖人心,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。

      这一首送别诗不仅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、理解、慰勉与鼓励,也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。全诗感情真挚而亲切,诗人为友人的落第而惋惜,对友人的遭遇深表同情,但全诗的格调并不流于感伤,相反显得奋发昂扬。这样的送别诗自然会给友人以慰藉和鼓舞。读这样一首送别诗,会让人有一波感动,有一份温暖,不仅被诗人对朋友的谆谆告别语所感动,更被诗人对朋友的殷殷慰勉情所温暖。

    语音

猜你喜欢

  • 出塞
    · · 王昌龄
    乐府

    秦时明月汉时关,

    万里长征人未还。

    但使龙城飞将在,

    不教胡马度阴山。

  • 鹿柴
    · · 王维

    空山不见人,

    但闻人语响。

    返景入深林,

    复照青苔上。

  • 登飞来峰
    · · 王安石
    七言绝句

    飞来峰上千寻塔,

    闻说鸡鸣见日升。

    不畏浮云遮望眼,

    只缘身在最高层。

  • 长歌行

    青青园中葵,

    朝露待日晞。

    阳春布德泽,

    万物生光辉。

    常恐秋节至,

    焜黄华叶衰。

    百川东到海,

    何时复西归?

    少壮不努力,

    老大徒伤悲!

  • 悯农
    · · 李绅

    锄禾日当午,

    汗滴禾下土。

    谁知盘中餐,

    粒粒皆辛苦。

王维

0篇诗词

王维(701年—761年),字摩诘,号摩诘居士。河东蒲州(今山西永济)人,祖籍山西祁县。唐朝诗人、画家。王维出身河东王氏,于唐玄宗开元九年(721年)中进士第,为太乐丞。历官右拾遗、监察御史、河西节度使判官。天宝年间,拜吏部郎中、给事中。安禄山攻陷长安时,被迫受伪职。长安收复后,被责授太子中允。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,世称“王右丞”。王维参禅悟理,精通诗书音画,以诗名盛于开元、天宝间,尤长五言,多咏山水田园,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,因笃诚奉佛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书画特臻其妙,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。著有《王右丞集》《画学秘诀》,存诗约400首。北宋苏轼评云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(概述图王维画像取自《历代名臣像解》)

蜀ICP备16012350号-3   |   网站建设:四川云图信息 400-028-03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