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大全
/
/
刘长卿
/
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

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

·作者·

刘长卿

·朝代·

语音
  • 译文
  • 注释
  • 赏析

汀洲无浪复无烟,

楚客相思益渺然。

汉口夕阳斜渡鸟,

洞庭秋水远连天。

孤城背岭寒吹角,

独戍临江夜泊船。

贾谊上书忧汉室,

长沙谪去古今怜。

标签:
  • 唐诗三百首
  • 感怀
  • 情感
  • 贬谪
  • 译文

      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,无浪也无烟;

      我这楚客思念中丞,心绪更加渺远。

      汉口斜映着夕阳,飞鸟都纷纷归巢;

      洞庭湖的秋水,烟波浩渺远接蓝天。

      汉阳城后的山岭,传来悲凉的号角;

      滨临江边的独树旁,夜里泊着孤船。

      当年贾谊上书文帝,全是忧心汉室;

      他却被贬谪居长沙,古今谁不衰怜!

    语音
  • 注释

    1、夏口:唐鄂州治,今属湖北武汉,在汉水入江处。汉水自沔阳以下称夏水,故汉水长江汇合处称夏口。

    2、鹦鹉洲:在长江中,正对黄鹤矶。唐以后渐渐西移,今与汉阳陆地相接。

    3、岳阳:今属湖南,滨临洞庭湖。

    4、中丞:御史中丞的简称,唐常代行御史大夫职务。

    5、汀(tīng)洲:水中沙洲。指鹦鹉洲。

    6、楚客:客居楚地之人。此为诗人自指,也暗指屈原。

    7、渺然:遥远的样子。

    8、汉口:即上夏口。这里指汉水入口处。

    9、鸟:暗合鹦鹉。

    10、洞庭:洞庭湖,在湖南北部,长江以南。

    11、孤城:指汉阳城。

    12、角: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。

    13、树:一作“戍”。

    14、贾谊上书:贾谊曾向汉文帝上《治安策》。

    15、长沙谪(zhé)去:指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。谪去,一作“迁谪”。

    语音
  • 赏析

      《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》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。该诗当是诗人在至德(唐肃宗年号,756—758)间任鄂州转运留后,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。作者自夏口乘船出发,夕阳西下时便抵达鹦鹉洲,触景生情,写了这首诗,寄给远在洞庭湖畔的元中丞。

      这首诗是遭贬后触景感怀之作。诗中对被贬于岳阳的源中丞,表示怀念和同情,也是借怜贾谊贬谪长沙,以喻自己的遭贬谪。

      首联写诗人为身边景物所触动,而想到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友人,通过写江上浪烟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。中间两联写诗人由夏口至鹦鹉洲一路的所见所闻。尾联为劝慰元中丞语,忧愤之语倾泻而出,以同情友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境遇作结,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。全诗语言圆熟,意境开阔,结构紧密,是艺术上较成熟的作品。

      首联写船到鹦鹉洲时所见江间水波不兴、烟霭一空的景象,并逗起诗人对远在洞庭瑚畔约源中丞的相思之情:鹦鹉洲所在的江面无风无浪又无云烟,我这个途经楚地的客子对你的相思渺然无边。上句是诗人灵想独辟出来约晶莹洁净的水界,也是诗人思念源中丞的一个绝美的环境。下句以正面抒情承之,直写勃然于心的相思之情比江水还要广阁。“益渺然”三字结合眼前景物,极为夸张地写出诗人的怀友之情与江水同趋合流的一种艺术妙境。行文亦作流水之势,一无挂碍。

      颔联分写两地景物。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,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——洞庭的浩渺水色。远眺汉口,夕阳西下,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;作者遥想洞庭湖,秋水浩森,鼓涨到远方,似与远不可测的天边连在一起。在构图上更切近画理:颔联是工对,但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富于远势的图景,夕阳飞鸟着一“斜”字,画龙点睛,那暮色中斜飞的江鸟,似乎牵引着诗人的愁思,顺着秋波,与洞庭相连,而一个“远”字更使那愁思由一点而荡溢为浩渺无际。一近景。一远景;一实写,一虚拟,创造了极富张力、饶有空间感的“形”。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,他的心已由此地(鹦鹉洲)飞越到彼地(洞庭湖)了。笔力清爽,情思渺远。结构上,上下两句似无联系,但这种切割空间的手法正好造成诗人凝眸飞鸟、思接远方的艺术空白,诗人的相思之情充盈激荡于其中。

      颈联转折到眼前见闻口诗人在自家的小船上,怀思久之,不知不觉时间由夕阳西下推移到夜色沉沉的晚间。从与汀洲隔江相对背靠龟山的汉阳城里传来令人寒栗的号角声;一棵孤树下临大江,诗人的行船泊在沉沉夜色中,融没在浩渺的江面上。这一联因感情由上文的激扬陡转为低抑,所以这里所写的景物亦呈现出孤独凄寒的特征。城曰“孤”,角日“寒”,树日“独”,都是诗人特定心境物化出典的另一种自然风貌。此次诗人被贬载痛南行的悲苦,置身异地的孤独情怀以及由号角传出的战乱气息,均借景物淡然映出口情景互藏其宅,是此联的妙处所在。

      尾联自然而然地结出诗旨,用贾谊之典,含蓄地表示了对源中丞此贬的不平,而“古今怜”三字,更不仅表达了这事件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,而且隐含了自己曾遭贬南巴的同病相怜之感。

      全诗是向友人遥寄相思和暗诉心中隐痛的,感情绵邀而凝重,语言整饰而流畅。特别是中间两联,落笔于景,而暗关乎情,情景融浃,相为珀芥,自是中国古典抒情诗的正道。

    语音

猜你喜欢

  • 登鹳雀楼
    · · 王之涣
    五言绝句

    白日依山尽,

    黄河入海流。

    欲穷千里目,

    更上一层楼。

  • 赠汪伦
    · · 李白
    七言绝句

    李白乘舟将欲行,

    忽闻岸上踏歌声。

    桃花潭水深千尺,

    不及汪伦送我情。

  • 秋夕
    · · 杜牧

    银烛秋光冷画屏,

    轻罗小扇扑流萤。

    天阶夜色凉如水,

    卧看牵牛织女星。

  • 题西林壁
    · · 苏轼
    七言绝句

    横看成岭侧成峰,

    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
    不识庐山真面目,

    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
  • 绝句
    · · 杜甫
    七言绝句

    两个黄鹂鸣翠柳,

    一行白鹭上青天。

    窗含西岭千秋雪,

    门泊东吴万里船。

刘长卿

687篇诗词

刘长卿(qīng)(生卒年不详),说法多种(出生:约718—725年间)(逝世:约786-790年间),字文房,汉族,唐代诗人。宣城(今属安徽)人,后迁居洛阳,河间(今属河北)为其郡望。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。唐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、苏州长洲县尉,唐代宗大历年间任转运使判官,知淮西、鄂岳转运留后,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。因刚而犯上,两度迁谪。唐德宗建中年间,官终随州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,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,争议十分激烈,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年-725年间,逝于786-790年间。刘长卿工于诗,长于五言,自称“五言长城”。刘长卿的名作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。

蜀ICP备16012350号-3   |   网站建设:四川云图信息 400-028-03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