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大全
/
魏晋
/
左思
/
咏史八首·其三

咏史八首·其三

·作者·

左思

·朝代·

魏晋

语音
  • 译文
  • 注释
  • 赏析

吾希段干木,偃息藩魏君。

吾慕鲁仲连,谈笑却秦军。

当世贵不羁,遭难能解纷。

功成耻受赏,高节卓不群。

临组不肯绁,对珪宁肯分。

连玺曜前庭,比之犹浮云。

  • 译文

    我仰慕段干木,使秦国偃旗息鼓不敢进犯魏国。

    我仰慕鲁仲连,谈笑之间使秦军撤退。

    可贵的是在世上不受富贵笼络,在人家遭难时替人家排难解忧。

    立了大功却不受赏赐,高尚的气节与众不同。

    交给他们官印不肯接受,难道还肯接受圭璋?

    (对于他们来说)成串的官印光耀门庭的事,却好像浮云一样与自己无关。

    语音
  • 注释

    希:仰望。

    段干木:战国初年魏国人时人赞他有文有才,怀君子之道,声驰千里。但他隐居陋巷,不肯为官。魏文侯请他出任宰相,他不肯接受。魏文侯乘车到他门口,都俯身在车的横木上向他致敬。

    偃息:仰卧、安卧。

    藩魏君:保卫了魏君。

    慕:仰慕。

    鲁仲连:战国时齐人。很有正义感。曾周游列国,为人排难解纷但功成之后,以受赏为耻,高风亮节卓尔不群。

    当世:那时的天下之士。贵:指高贵。

    不羁:不受约束。

    卓:崇高。

    不群:超群。

    临:面对。组:丝织的绶带。当官的印氧通常挂在绶带上,系于腰间。绁:系住的意思。

    对:面对。珪:同圭。古代帝王、诸侯举行礼仪时所用的板状玉器,上尖下方。

    连氧:指成串的印。

    语音
  • 赏析

   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。《咏史八首》写于左思早年时期,而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。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,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,晋灭吴之前。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。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。晋武帝泰始元年(273年),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,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。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。左思入洛阳的时间,大体可以断定在泰始元年(273年)以后。左思来到洛阳,主要是想展示自己的满腹经纶,以期取得仕途上的畅达,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铺平道路,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。左思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、艰难,了解到晋的政治腐败,并反映在《咏史八首》诗中。这些诗也不能说是左思居洛阳很久才写成的。诗中有“长啸激清风,志若无东吴”(其一)句。晋灭东吴,是在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年),《咏史八首》作于太康元年(280年)以前。

    语音

猜你喜欢

  • 观书有感
    · · 朱熹
    七言绝句

    半亩方塘一鉴开,

    天光云影共徘徊。

    问渠那得清如许?

    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  • 宿建德江
    · · 孟浩然
    五言绝句

    移舟泊烟渚,

    日暮客愁新。

    野旷天低树,

    江清月近人。

  • 从军行
    · · 王昌龄
    七言绝句

    青海长云暗雪山,

    孤城遥望玉门关。

    黄沙百战穿金甲,

    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
  • 江南春
    · · 杜牧

    千里莺啼绿映红,

    水村山郭酒旗风。

    南朝四百八十寺,

    多少楼台烟雨中。

  • 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
    · · 辛弃疾

    郁孤台下清江水,

    中间多少行人泪。

    西北望长安,

    可怜无数山。

    青山遮不住,

    毕竟东流去。

    江晚正愁余,

    山深闻鹧鸪。

左思

魏晋

37篇诗词

左思(约250年—305年),字泰冲(《晋书》作太冲,考当时并无太字字形,当以墓碑为正,详见下文“相关争议”一节),齐国临淄(今山东临淄)人,西晋著名文学家。其《三都赋》颇被当时称颂,造成“洛阳纸贵”。另外,其《咏史诗》《娇女诗》也很有名。其诗文语言质朴凝练。后人辑有《左太冲集》。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。晋武帝时,因妹左棻被选入宫,举家迁居洛阳,任秘书郎。晋惠帝元康年间依附权贵贾谧,成为文人集团“鲁公二十四友”的重要成员。永康元年(300年),因贾谧被诛,遂退居宜春里,专心著述。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,不就。太安二年(303年),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,不久病死,终年五十五岁。

蜀ICP备16012350号-3   |   网站建设:四川云图信息 400-028-03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