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作者·
今年秋气早,木落不待黄。
蟋蟀当在宇,遽已近我床。
况我老当逝,且复小彷徉。
岂无一樽酒,亦有书在傍。
饮酒读古书,慨然想黄唐。
耄矣狂未除,谁能药膏肓。
今年秋气来得很早,草木凋落不等到枯黄。
蟋蟀本应当在屋檐下,竟然因寒气已经靠近我的床下。
况且,我已经老了,应当不久于世,姑且再容我小小的徘徊。
怎能没有一杯酒,同样也有书籍在身旁。
一边饮酒一边读古书,感叹着想着黄帝到唐尧。
老夫已八九十岁,轻狂的毛病却未能除去,谁有良药能除去这个缺点呢。
1.在宇:在屋檐下。出自《诗经》七月在野,八月在宇, 九月在户,十月蟋蟀入我床下。
2.遽已:竟然已经。
3.彷徉(páng yáng):亦作“彷佯”,徘徊。
4.傍:同“旁”。旁边,侧。
5.慨然:感叹的样子。
6.黄唐:当时上古之时,中国的部落首领,也就是从黄帝到唐尧。
7.耄矣:指八九十岁的年纪,泛指老年。
8.膏肓(gāo huāng )指人体心与膈间的部分。比喻难以救药的失误或缺点。
此诗作于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时。开篇"木落不待黄"以反常秋景暗喻生命早衰,"蟋蟀近床"的细节生动传达寒夜孤寂。诗人坦然面对"老当逝"的自然规律,却仍持"小彷徉"的洒脱态度。后四句通过"饮酒读古书"的典型文人形象,将个人命运置于历史长河中,在追慕上古盛世(黄唐)的理想中寻求慰藉。尾句"膏肓"之喻既指肉体衰老,更暗含壮志难酬的终身遗憾,狂气与病体形成强烈反差,塑造出苍劲悲怆的诗人形象。
陆游(1125年11月13日-1210年1月26日),字务观,号放翁,汉族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尚书右丞陆佃之孙,南宋文学家、史学家、爱国诗人。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,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。宋高宗时,参加礼部考试,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。宋孝宗即位后,赐进士出身,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、敕令所删定官、隆兴府通判等职,因坚持抗金,屡遭主和派排斥。乾道七年(1171年),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,投身军旅,任职于南郑幕府。次年,幕府解散,陆游奉诏入蜀,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。宋光宗继位后,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,不久即因“嘲咏风月”罢官归居故里。嘉泰二年(1202年),宋宁宗诏陆游入京,主持编修孝宗、光宗《两朝实录》和《三朝史》,官至宝章阁待制。书成后,陆游长期蛰居山阴,嘉定二年(1210年)与世长辞,留绝笔《示儿》。陆游一生笔耕不辍,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。其诗语言平易晓畅、章法整饬谨严,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,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。词与散文成就亦高,宋人刘克庄谓其词“激昂慷慨者,稼轩不能过”。有手定《剑南诗稿》85卷,收诗9000余首。又有《渭南文集》50卷、《老学庵笔记》10卷及《南唐书》等。书法遒劲奔放,存世墨迹有《苦寒帖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