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作者·
昔时应春色,引渌泛清流。
今来承玉管,布字改银钩。
版本一
煮豆持作羹,漉豉以为汁。
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
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
版本二
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
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
版本三
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。
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
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
版本四
煮豆然豆萁,漉豉以为汁。
萁在釜下然,豆在釜中泣。
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
薛道衡(535年~604年),字玄卿,河东郡汾阴县(今山西万荣)人。隋朝大臣、诗人,东魏仪同三司薛孝通之子。薛道衡出身河东薛氏,六岁丧父,专精好学,与卢思道、李德林齐名。初仕北齐,授主客郎。再仕北周,拜内史舍人。隋朝建立后,拜内史侍郎、开府仪同三司。隋炀帝即位时,出为潘州刺史,迁司隶大夫,世称薛司隶,在隋朝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。仁寿四年(604年),隋炀帝杨广继位,因上书隋炀帝,被迫自尽,时年七十岁,天下冤之。著有文集七十卷,流行于世,今存《薛司隶集》一卷。唐朝建立后,凭借其子薛收功劳,追赠上开府、临河县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