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作者·
长风掠海来,吹月散百鍊。
青天豁四碧,云霭不容缘。
窗轩飒先秋,露气入簟扇。
宽庭生夜凉,蚊口不得擅。
人静暮客去,坐偃适自便。
清牵睡思醒,明发醉胆健。
披风睨白月,瞪视不为眩。
未甘景独胜,思出大句衒。
狂搜得无奇,猛吐复自吮。
篇成若奴婢,气骨终凡贱。
弃置不复收,叹感退自旋。
起探君寄诗,兀坐讽百遍。
駮哉剧雄劲,百札洞一箭。
间逢骋新奇,春云弄晴霰。
古镜终重厚,九鼎挂一铉。
吾尝笑夫人,语富则自愿。
及婴爱君念,始自信惓惓。
阅女当求嫱,慕士在获彦。
鄙哉寻常者,何用目识遍。
得逢诚幸多,既别遂堪谚。
乖离时况久,会合卜未先。
思之不可见,飞魂不身恋。
秋城崔嵬高,围我屹若圈。
安得擘风翅,飞出不自殿。
巧为相见谋,反覆竟未善。
惟当远相要,共借月为面。
相离苟同天,举目亦两见。
又况相去间,财止百里县。
不知竟可否,寄诗代请劝。
王令(1032年—1059年),北宋诗入。初字钟美,后改字逢原。原籍元城(今河北大名)。五岁而孤,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(今江苏扬州)。少不检,既而折节力学。庆历八年(1048)离王乙别居,开始在天长、高邮等地授徒为生。皇佑四年(1052年),朝廷诏天下贤者,王令因贫不应试,作《送穷文》以明志。至和元年(1054年),王安石在舒州被召入京,途经高邮,于是赋《南山之田》求见,王安石大为赞赏,期望王令的才能可以与他共创大业。嘉佑二年(1057年)在江阴、常州为诸生讲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。三年(1058年),娶王安石妻妹,次年卒。王令能文,尤其工涛。其诗风格雄伟、感情奔放,想像力丰富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评其“才思奇轶,所为诗磅礴奥衍,大率以韩愈为宗,而出入于卢仝、李贸、孟郊之间,虽得年不永,未能锻炼以老其材。或不免纵横太过,而视局促剽窃者流,则固倜倜乎远矣”。有《广陵集》二十卷传世。生平事迹见王安石《临川集》卷九七《王逢原墓志铭》、《东都事略》卷一一五。今人沈文倬有《王令年谱》,见《王今集》(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)附。